杭州市住宅装饰工程质量
评审服务中心热线

0571-87011962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 政策法规

行业信息

Industry information

杭州市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上)

时间:2022-03-17 阅读:3485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杭州市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杭建研〔2021〕12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级有关单位

《杭州市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杭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9月7日

 

 

 

 

 

杭州市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上)

 

杭州市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按照国家、省和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围绕市城乡建委主要职责,包括十四个专项子规划,规划聚焦“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新目标新定位,围绕“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力争以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带动乡村振兴,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助推全面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是未来五年杭州城乡建设蓝图,也是城建系统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水平打造“宜居天堂”

(一)“十三五”时期城乡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城乡建设工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八八战略”实践,抢抓“后峰会、前亚运、现代化”的历史机遇,以改善民生为主旨,以破除资源“瓶颈”、治理“城市病”为主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全面助力杭州城市能级大步迈进,为建设美丽中国杭州样本和朝着世界名城目标迈进作出重要贡献。

路网建设支撑全域融合发展。持续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本建成适应杭州实际、支撑区域统筹一体化发展的级配合理的四级路网体系。“十三五”期间,共推进快速路345公里、建成快速路127公里,“四纵五横”基本建成,“三连十一延”全面推进,有效提升城市能级、拉大城市空间结构,疏解和优化城市中心功能。建成城市主次干路约247公里,主城中心区基本形成城市主次干路网,对外联系通道逐步完善,新城新区配套骨架路网基本形成,有利地支撑区域用地发展。全市完工支路约320公里,抓住城中村改造契机,围绕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保障房等重大项目建设,城市支路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初步形成连片成网推进形势。到2020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306公里,“十三五”期间运营里程增加224.5公里,实现市区地铁全覆盖。

网站1.png

基础设施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市政公共基础设施体系。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千岛湖配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后,主城区和余杭区已形成了双水源互为备用的水源格局;推进农村饮用水保障工程,投入26.6亿元,改善818个行政村、96.5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条件,实现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5%。按照全市域“一盘棋”标准,开展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提标改造工作,完成污水管道建设1080公里,全市建成在运行的污水厂共48座,总规模351.8万吨/日。打造集约节约化发展的地下空间网络,全市累计完成地下空间开发量9742万平方米;市政设施逐步地下化,高效推进全市管廊建设、管理、运维工作,已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共计63.74公里。停车泊位供应水平处在国内大中城市前列,“十三五”期间,九城区共建成泊位合计465260个,市区停车泊位与车辆保有量之比达到0.9,六城区停车泊位与车辆保有量之比已经达到1.1。满足需求、布局合理的公用充电体系基本建成,主城区早晚高峰时段“错峰限行”区域内公用充电服务半径已基本小于0.9公里。

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以打造“幸福示范标杆城市”,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人居环境实现全域改善。城中村改造“上半篇文章”胜利收官,基本完成主城区246个城中村的改造,全面补齐杭州国际化大都市短板,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积极推动老旧小区功能完善、空间挖潜和服务提升,2019-2020年两年间改造面积超170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20万户。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全面提升,规范有序推进农房建设,显著改善农村风貌,全市新建农房7.65万户,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1228户,实现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动态清零;持续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全市累计已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34个,美丽乡村325个;农村污水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终端9372个,处理能力24.834万立方米/日,行政村覆盖率95.19%,农户受益率86.17%,日处理能力30吨以上终端实现标准化运维,平均出水达标率86%。农村“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共提升改造农村公厕4498座。全市149个小城镇的整治任务提前完成,累计实施项目3093个,投入资金307.7亿元,打造省级样板示范小城镇69个,直接受惠人群超过200万。有力推进“蓝绿交织、水城共融、覆盖城乡”的绿道网建设,市域范围内已建成八大类型共3713公里(省级绿道1356公里)的绿道网络,主城区建成区已实现5分钟步行达绿道网。完成52条防洪骨干河道的整治,防洪排涝格局已基本形成,配水区域水循环基本畅通,河道水质大幅提升,实现浙江省“剿灭劣V类”考核,河道通航网络和滨河系统网络基本建成,共创和谐共生的沿河人居环境。

建筑产业绿色转型发展量质齐升。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区两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创新驱动力不断提高,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累计实施绿色建筑面积25067万平方米,3166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建筑节能水平稳步提高,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达到69.58%。结合“三改一拆”、背街小巷改造、道路整治和平改坡等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31.53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不断完善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政策体系,实现改造面积470.1万平方米。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及光伏、浅层地能、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完成应用面积6556.3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国家示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已基本形成融合开发、设计、生产、施工环节的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群,项目覆盖面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1%,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范围向市政基础设施、农房建设领域不断拓展。

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坚持改革攻坚,纵深推进国家、省市改革试点任务,有效提升行业精细化治理水平。根据市委市政府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从流程再造、联审联办、“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多维度创新工作方式,全面落实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上线“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系统”,基本实现“全国领先、全省示范”,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经验”。城乡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积极推动行业体制机制创新,及时出台地方配套文件,开展项目试点,快速推进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推进以工地实名制、远程可视化和在线监测为重点的“智慧工地”建设,覆盖“政府、企业、项目”三级的智慧管理服务体系,整合工地监管信息平台,对接杭州市城市大脑“驾驶舱”,有效保障了生产安全和施工文明。新冠疫情期间,依托“杭州健康码”升级建设工地实名制管理系统,推出“杭州工地码”,推动疫情后复工复产。实现建筑市场监管“数字化”应用,出台实施包括招投标管理“一盘棋”政策,应用“电子化招投标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招投标、远程异地评标、招投标大数据分析等服务功能。杭州市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管理全市“一盘棋”,实现了建筑市场信用监管平台与省建筑市场诚信与监管平台数据完全对接,探索“第三方征信”在诚信管理中的运用,为杭州市建筑业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和政府高效监管服务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

1.1杭州市城市建设“十三五”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目标值

“十三五”完成情况

完成率(%)

指标

属性

1

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

公里/平方公里

8

8.18

102.3

预期性

2

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面积率

15

13.57

90.5

预期性

3

轨道交通建设

公里

253.4

306

120.8

预期性

4

新增市区停车泊位(九城区)

万个

30〕

46.5〕

155

预期性

其中:公共停车泊位(九城区)

万个

5〕

5.4〕

108

预期性

5

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的

城市建成区

20以上

25

125

预期性

6

水质单项合格率

98

100

102

约束性

7

供水普及率

100

100

100

约束性

8

城区河道水体质量

全面消除

达标

100

约束性

9

城市污水处理率

95

95.87

100.9

约束性

10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新增量

(九城区)

万平方米

2500〕

3815〕

152.6

预期性

11

城市新区新建道路综合

管廊建设率

30

34.3

114.3

预期性

12

城市道路综合管廊综合配建率

2

2.3

115

预期性

13

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占比

公共建筑

100

100

100

约束性

居住建筑

100

100

约束性

14

既有建筑利用财政资金改造项目中节能改造率

100

100

100

约束性

15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

万平方米

2300〕

6556.3〕

285.1

预期性

16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

≥30

31

103.3

约束性

17

建筑业总产值

亿元

6000

6387

106.5

预期性

18

国家级产业化基地累计

1至2个

5

250

预期性

19

特级资质企业

12

16

133.3

预期性

注:专栏中〔〕内为五年累计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城乡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区域联动发展有待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快速路网对郊区新城支撑仍显不足,城乡区域发展碎片化问题依然存在,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有待解决。二是城市综合承载力有待提升。对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要求,基础设施供给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供水系统在老城区仍存在一批老旧管网,水质保证率较低;污水系统布局仍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现状;地下综合管廊实施难度较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综合化、系统化、网络化、深层化、科学化等多方面跟先进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有待加快。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不完善,工业化施工装备、职业技术工人不足等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改变,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对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实际成效的体验感和幸福感尚不明显。四是城市建设中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拓展,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智慧高效体系尚未形成,以城市大脑为依托的智慧城市与城市建设嵌入程度较弱。

(二)新时代城乡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杭州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进入加速演进期,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确定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新目标,为杭州城乡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高品质需求,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趋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建筑产业生产方式将迎来深刻变革。

“十四五”时期是杭州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关键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赋予了杭州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历史机遇;亚运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拓展杭州对外开放的优势,在高水平推进城市国际化上取得重大突破。数字经济优势将有力助推杭州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的运行为实现在“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基础上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目标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实现城乡建设高水平发展仍然面临众多挑战,一是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压力增大,特别是随着国家对“三区三线”管控力度加大,土地要素制约进一步凸显;二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城市功能、城市综合承载力面临更大挑战;三是优化市域统筹,加快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特大城市空间格局的城市发展需求,对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资源配置能力提出新的挑战。综合来看,十四五时期是“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高水平推进城乡建设工作,我市具有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但仍需抢抓战略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高水平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三)二三五年城乡建设远景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将以此目标擘画发展蓝图,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对城乡建设提出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到二三五年,全面形成市域协调一体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全面形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全面展现具有东方韵味的山水园林城市风貌,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提供强大支撑。

(四)十四五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和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四个杭州、四个一流”战略导向,强化建设规划引领,塑造城市特色人文风貌,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新格局,进一步厚植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东方品质之城的特色和优势,为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为开创“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新局、全面建设“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提供强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杭州城乡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幸福都市”。进一步明确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落到实处,以人为本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治理,坚持城市规划建设要以满足人民根本需求为基本方针和重要参数,充分考虑人的宜居性和舒适性,建设更加包容、更有温度、令人向往的城市。

坚持区域统筹协调,建设共同富裕城市范例。加快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共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明确“优核强星”、错位协同发展理念,着力优化提升核心城区中央活动区功能,切实增强“九大星城”综合承载力,与核心城区形成有效联动,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坚持人文特色引领,实施城乡有机更新。进一步明确以生态为本底,文化为灵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建设,精心维护杭州自然山水和城乡人居风貌,城乡建设彰显杭州人文优势,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留住城市记忆,守好乡愁古韵。

坚持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安全发展。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为重点,在城市建设中增强城市的可恢复性、稳健性、互动性,加强城市免疫性、冗余性建设,提升城市抵御冲击和应急保障能力,提高城市系统适应不确定性的能力,增强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市域经济和人口综合承载力。

坚持智慧城市建设,提升精细治理能力。以“数智城建”为目标,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以数字辅助城市建设决策,以前瞻性的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可能,探索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技赋能路径。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行业现代化转型。锚定“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进一步明确以改革创新驱动行业向绿色、低碳、高质量、现代化转型,以数字赋能传统建筑行业,贯彻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战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杭州建筑业发展水平。

(五)十四五城乡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

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紧抓发展机遇,努力实现城乡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具体目标如下: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现城市功能提升。五年新建道路650公里,形成功能完善、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系统,重点构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的快速路网体系。构建规模适宜、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停车设施和充电设施,至2025年,十城区新增40万个泊位,基本实现停车入位,不断提升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和配置水平。供水设施发展水平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水资源管理严格、城乡居民饮水健康、水务管理智慧高效、运行调度安全”的目标,满足居民高品质供水需求。基本建成先进高效的城镇污水治理体系,基本实现“外水不混入、污水零直排、处理高效能、尾水再利用”的城镇污水处理新格局。建设世界一流电网,提升电力保障能力。形成“竖向分层、横向贯通、纵向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准地下城,地下空间人均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促进地下空间高质量综合利用,打造国土空间立体开发示范区。

——以城市有机更新为重点,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努力打造“六有”宜居小区,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改造老旧小区900个,约2800万平方米。做好城中村改造“下半篇”文章,加快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和回迁安置进度,在2024年实现现有在外过渡户全面回迁安置完毕。完成绕城范围内所有需整治河道的整治,骨干河道全部畅通,防洪排涝格局按规划全部形成,河道水质较“十三五”末期有质的提升,实现水、城、人融合共生。实现省级绿道主线全线贯通、城市绿道加密提质,至2025年,市域绿道达4800公里以上,市区城市建成区绿道网密度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80%以上城市建成区实现5分钟可达绿道网。

——以重塑特色风貌为重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按照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的要求,打造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美丽城镇,至2025年,力争建成80个以上市级美丽城镇样板,其中35个以上省级样板,其余小城镇达到美丽城镇建设基本要求。新增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4个,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新增覆盖行政村93个,新增受益农户约12万户,至2025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体系,确保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全市所有区、县(市)行政村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质达标率达到95%。

——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实现城市低碳发展。全面提升绿色建筑发展品质,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100%,稳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绿色节能改造,提高公共建筑能效水平,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力争达到35%,绿色建材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应用比例稳步提高,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政策和技术体系,系统提升杭州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推进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到“十四五”末,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达到城市建成区的55%;杭州市干、支线管廊规模达120公里;全市新型墙材城镇应用比例达到98%以上,农村自建房应用比例达到60%以上。

——以现代化转型为重点,实现产业量质齐升。全面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至2025年,特级资质企业数量力争达到20家;百亿产值规模企业力争达到8家。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在主要省会城市的序列中,建筑业产值、建筑业工程结算收入等规模指标保持领先,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以“新城建”为重点,推进数字化改革。着力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新城建”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加速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向智能化“更新”,努力打造示范样板。基于CIM平台的工程建设管理、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智慧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场景大量应用,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方式有效转型提升。

——以改革创新为重点,实现高效优质服务。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十四五规划.png


(未完待续)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访问

返回顶部